Home Work Gallery
魏晋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杂诗二首
漫漫秋夜长, 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 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 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 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 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 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 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 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 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 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杂诗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风, 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 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 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 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 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 翩翩伤我心。
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 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 量臣之才, 固知臣伐贼, 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 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 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故冒危难, 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 又务于东, 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 谋臣渊深, 然涉险被创, 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 谋臣不如良、平, 而欲以长策取胜, 坐定天下, 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 论安言计, 动引圣人, 群疑满腹, 众难塞胸, 今岁不战, 明年不征, 使孙策坐大, 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 殊绝于人, 其用兵也, 仿佛孙、吴, 然困于南阳, 险于乌巢, 危于祁连, 逼于黎阳, 几败北山, 殆死潼关, 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 而欲以不危而定之, 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 四越巢湖不成, 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 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 犹有此失, 况臣驽下, 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 中间期年耳,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 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 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 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 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 欲以一州之地, 与贼持久, 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 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 当此时, 曹操拊手, 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 西取巴蜀, 举兵北征, 夏侯授首, 此操之失计, 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 关羽毁败, 秭归蹉跌, 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 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