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南北朝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 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 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昭君怨
一生竟何定, 万事良难保。
丹青失旧仪, 匣玉成秋草。
相接辞关泪, 至今犹未燥。
汉使汝南还, 殷勤为人道。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发地多奇岭。
干云非一状。
合沓共隐天。
参差互相望。
郁律构丹巘。
崚嶒起青嶂。
势随九疑高。
气与三山壮。
杨柳歌
河边杨柳百丈枝, 别有长条踠地垂。
河水冲激根株危, 倏忽河中风浪吹。
可怜巢里凤凰儿, 无故当年生别离。
流槎一去上天池, 织女支机当见随。
谁言从来荫数国, 直用东南一小枝。
昔日公子出南皮, 何处相寻玄武陂。
骏马翩翩西北驰, 左右弯弧仰月支。
连钱障泥渡水骑, 白玉手板落盘螭。
君言丈夫无意气, 试问燕山那得碑。
凤凰新管萧史吹, 朱鸟春窗玉女窥。
衔云酒杯赤玛瑙, 照日食螺紫琉璃。
百年霜露奄离披, 一旦功名不可为。
定是怀王作计误, 无事翻复用张仪。
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离。
武昌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 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游于三辅, 因入京师, 观太学, 遂通五经, 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 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 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 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 妙尽璇玑之正, 作浑天仪, 著《灵宪》、《算罔论》, 言甚详明。
顺帝初, 再转, 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 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 尊则振龙, 机发吐丸, 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 而七首不动, 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 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 权移于下, 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 帝引在帷幄, 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 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 以为吉凶倚仗, 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 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 不遵典宪;又多豪右, 共为不轨。
衡下车, 治威严, 整法度, 阴知奸党名姓, 一时收禽, 上下肃然,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 永和四年卒。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