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 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晋,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 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晋,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 左丘明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 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 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王喜, 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雍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 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朦诵,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 耆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 犹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厉王虐, 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 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王喜, 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雍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 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朦诵,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 耆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 犹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 佚名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 曰:“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 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 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 有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 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 哀鳏寡, 恤孤独, 振困穷, 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 至老不嫁, 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 一女不朝, 何以王齐国, 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 上不臣于王, 下不治其家, 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 何为至今不杀乎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 曰:“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 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 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 有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 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 哀鳏寡, 恤孤独, 振困穷, 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 至老不嫁, 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 一女不朝, 何以王齐国, 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 上不臣于王, 下不治其家, 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 何为至今不杀乎
”
@ 佚名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
@ 孟子弟子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