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 佚名
鱼我所欲也
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 通 与;乡 通 向;辟 通 避)
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 通 与;乡 通 向;辟 通 避)
@ 孟子及其弟子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 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肌肤, 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 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 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 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 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 桓侯体痛, 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 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肌肤, 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 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 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 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 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 桓侯体痛, 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 韩非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 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 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王喜, 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雍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 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朦诵,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 耆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 犹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厉王虐, 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 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王喜, 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雍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 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朦诵,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 耆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 犹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