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两汉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 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 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 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 且鞮侯单于初立, 恐汉袭之,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厚赂单于, 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 昆邪王姊子也, 与昆邪王俱降汉,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 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 素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 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 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 单于出猎, 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 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 恐前语发, 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 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 重负国!」欲自杀, 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 召诸贵人议, 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 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 自抱持武。
驰召医, 凿地为坎, 置煴火, 覆武其上, 蹈其背, 以出血。
武气绝, 半日复息。
惠等哭, 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 朝夕遣人候问武, 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 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单于募降者, 赦罪。
」举剑欲击之, 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 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 又非亲属, 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 武不动。
律曰:「苏君, 律前负汉归匈奴, 幸蒙大恩, 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 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 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 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 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复欲见我, 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 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
且单于信女, 使决人死生, 不平心持正,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南越杀汉使者, 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 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 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
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 匈奴之祸, 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 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
羝乳, 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 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 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 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 檠弓弩, 于靬王爱之, 给其衣食。
三岁余, 王病, 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 人众徙去。
其冬, 丁令盗武牛羊, 武复穷厄。
初,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 不敢求武。
久之, 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故使陵来说足下, 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 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 从至雍棫阳宫, 扶辇下除, 触柱, 折辕, 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 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後土,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推堕驸马河中, 溺死, 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
不得, 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 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 两女一男, 今复十余年, 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 忽忽如狂, 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 法令亡常,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 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 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 爵通侯, 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 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
臣事君, 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 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 复曰:「子卿, 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 请毕今日之欢, 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 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 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 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 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曰:『上崩。
』」武闻之, 南乡号哭, 欧血, 旦夕临。
数月, 昭帝即位。
数年, 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
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得夜见汉使, 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 得雁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 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 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 扬名于匈奴, 功显于汉室, 虽古竹帛所载, 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 令汉且贳陵罪, 全其老母, 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庶几乎曹柯之盟。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 为世大戮, 陵尚复何顾乎
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 壹别长绝!」陵起舞, 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 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 前以降及物故, 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 拜为典属国, 秩中二千石, 赐钱二百万, 公田二顷, 宅一区。
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 赐帛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 老归家, 赐钱人十万, 复终身。
常惠后至右将军, 封列侯, 自有传。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始以强壮出, 及还, 须发尽白。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末建安中,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为仲卿母所遣, 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 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 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 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 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 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 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 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遗施, 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 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 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 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 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 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 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 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 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 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 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 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 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 手巾掩口啼, 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 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 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 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 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 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 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 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 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 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 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 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房中, 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 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 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教以慎于接物, 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 动而见尤, 欲益反损, 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盖钟子期死,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 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虽材怀随和, 行若由夷, 终不可以为荣,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 会东从上来, 又迫贱事, 相见日浅, 卒卒无须臾之间, 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 涉旬月, 迫季冬, 仆又薄从上雍, 恐卒然不可为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 智之符也;爱施者, 仁之端也;取予者, 义之表也;耻辱者, 勇之决也;立名者, 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 然后可以托于世, 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 悲莫痛于伤心, 行莫丑于辱先, 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 无所比数, 非一世也, 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 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 赵良寒心;同子参乘, 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 事有关于宦竖, 莫不伤气, 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 奈何令刀锯之余, 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 得待罪辇毂下, 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 不能纳忠效信, 有奇策材力之誉, 自结明主;次之, 又不能拾遗补阙, 招贤进能, 显岩穴之士;外之, 不能备行伍, 攻城野战, 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 不能积日累劳, 取尊官厚禄, 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 苟合取容, 无所短长之效, 可见于此矣。
乡者, 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 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 尽思虑, 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 在阘茸之中, 乃欲仰首伸眉, 论列是非, 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 长无乡曲之誉, 主上幸以先人之故, 使得奉薄伎, 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故绝宾客之知, 忘室家之业, 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 务一心营职, 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 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异路, 未尝衔杯酒, 接殷勤之余欢。
然仆观其为人, 自守奇士, 事亲孝, 与士信, 临财廉, 取予义, 分别有让, 恭俭下人, 常思奋不顾身, 以徇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 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赴公家之难, 斯已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 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 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 垂饵虎口, 横挑强胡, 仰亿万之师, 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 所杀过当。
虏救死扶伤不给, 旃裘之君长咸震怖, 乃悉征其左、右贤王, 举引弓之民, 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 矢尽道穷, 救兵不至, 士卒死伤如积。
然陵一呼劳军, 士无不起, 躬自流涕, 沬血饮泣, 更张空弮, 冒白刃, 北首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 使有来报, 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后数日, 陵败书闻, 主上为之食不甘味, 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 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 见主上惨凄怛悼, 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 能得人之死力, 虽古之名将, 不能过也。
身虽陷败, 彼观其意, 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事已无可奈何, 其所摧败, 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仆怀欲陈之, 而未有路, 适会召问, 即以此指, 推言陵之功, 欲以广主上之意, 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 明主不晓, 以为仆沮贰师, 而为李陵游说, 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 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 卒从吏议。
家贫, 货赂不足以自赎, 交游莫救,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身非木石, 独与法吏为伍, 深幽囹圄之中, 谁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亲见, 仆行事岂不然乎
李陵既生降, 隤其家声, 而仆又佴之蚕室, 重为天下观笑。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文史星历, 近乎卜祝之间, 固主上所戏弄, 倡优所畜, 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 若九牛亡一毛, 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特以为智穷罪极, 不能自免, 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 其次不辱身, 其次不辱理色, 其次不辱辞令, 其次诎体受辱, 其次易服受辱,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
猛虎在深山, 百兽震恐, 及在槛阱之中, 摇尾而求食, 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 势不可入;削木为吏, 议不可对, 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 受木索, 暴肌肤, 受榜箠, 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 见狱吏则头抢地, 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
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 言不辱者, 所谓强颜耳, 曷足贵乎!且西伯, 伯也, 拘于羑里;李斯, 相也, 具于五刑;淮阴, 王也, 受械于陈;彭越、张敖, 南面称孤, 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 权倾五伯, 囚于请室;魏其, 大将也, 衣赭衣, 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 声闻邻国, 及罪至罔加, 不能引决自裁, 在尘埃之中。
古今一体, 安在其不辱也
由此言之, 勇怯, 势也;强弱, 形也。
审矣, 何足怪乎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 至于鞭箠之间, 乃欲引节, 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念父母, 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 早失父母, 无兄弟之亲, 独身孤立,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节, 怯夫慕义, 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 欲苟活,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 犹能引决, 况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 孙子断足, 终不可用, 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略考其行事, 综其终始,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为十表, 本纪十二, 书八章, 世家三十, 列传七十, 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 会遭此祸, 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 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重为乡党所笑, 以污辱先人,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虽累百世, 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 与时俯仰, 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无益, 于俗不信, 适足取辱耳。
要之,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 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骏马名骓, 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直夜溃围南出, 驰走。
平明, 汉军乃觉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 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 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乃分军为三, 复围之。
项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 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 尝一日行千里, 不忍杀之, 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 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 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后, 郎中骑杨喜, 骑司马吕马童, 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