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苏辙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
霜风瑟瑟卷梧蕉, 燕处超然夜寂寥。
羽客信来丹鼎具, 石淙梦断水声遥。
赤松作伴谁当见, 黄鹄高飞未易招。
剑履终身定何益, 勤劳付与沛中萧。
爱君忧世老弥深, 特操要须得失临。
晚岁飞腾推有德, 故乡安稳信无心。
小邦近似西山隐, 元气终当北斗斟。
圣主方求三世旧, 老臣何止一遗簪。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 北合汉沔, 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 南北百里, 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 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 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 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至者, 王披襟当之, 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 而人有遇, 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 使其中不自得, 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窃会计之余功, 而自放山水之间,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揖西山之白云 ,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 连山绝壑, 长林古木, 振之以清风, 照之以明月,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赵郡苏辙记。
题李公麟山庄图
山开稍有路, 水放亦成川。
游人得所息, 真意方澹然。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 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 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 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 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 翠羽帔, 紫绮裘。
素娥无赖, 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 明夜孤帆水驿, 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 相对永登楼。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 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 充乎天地之间, 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 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 虽无所不读, 然皆古人之陈迹, 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 故决然舍去, 求天下奇闻壮观, 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北顾黄河之奔流, 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 仰观天子宫阙之壮,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 听其议论之宏辩, 观其容貌之秀伟,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入则周公、召公, 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 不志其大, 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人见欧阳公,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闻一言以自壮,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 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 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偶然得之, 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将以益治其文, 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又幸矣!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