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
@ 苏轼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十月九日, 孟亨之置酒秋香亭。
有双拒霜, 独向君猷而开, 坐客喜笑, 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 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 依依独为使君回。
若道使君无此意, 何为, 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 不已。
劝君休诉十分杯。
更问尊前狂副使。
来岁。
花开时节与谁来。
十月九日, 孟亨之置酒秋香亭。
有双拒霜, 独向君猷而开, 坐客喜笑, 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 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 依依独为使君回。
若道使君无此意, 何为, 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 不已。
劝君休诉十分杯。
更问尊前狂副使。
来岁。
花开时节与谁来。
@ 苏轼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野雁见人时, 未起意先改。
君従何处看, 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 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 微雪落璀璀。
惨淡云水昏, 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 一举渺江海。
众禽事纷争, 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 俯仰苦有节。
我衰寄江湖, 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 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 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 吹乱芦花雪。
野雁见人时, 未起意先改。
君従何处看, 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 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 微雪落璀璀。
惨淡云水昏, 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 一举渺江海。
众禽事纷争, 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 俯仰苦有节。
我衰寄江湖, 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 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 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 吹乱芦花雪。
@ 苏轼
晁错论
天下之患, 最不可为者, 名为治平无事,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 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 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 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 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 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 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 吾能收之, 然后有辞於天下。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使他人任其责, 则天下之祸, 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 谋弱山东之诸侯, 山东诸侯并起, 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 以错为之说。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 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 凿龙门, 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 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 事至不惧, 而徐为之图, 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 而骤削之, 其为变, 岂足怪哉
错不於此时捐其身, 为天下当大难之冲, 而制吴楚之命, 乃为自全之计, 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 谁乎
己欲求其名, 安所逃其患。
以自将之至危, 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 择其至安, 而遣天子以其至危,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 虽无袁盎, 错亦未免於祸。
何者
己欲居守, 而使人主自将。
以情而言, 天子固已难之矣, 而重违其议。
是以袁盎之说, 得行於其间。
使吴楚反, 错已身任其危, 日夜淬砺, 东向而待之, 使不至於累其君, 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 虽有百盎, 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 欲求非常之功, 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使错自将而讨吴楚, 未必无功, 惟其欲自固其身, 而天子不悦。
奸臣得以乘其隙, 错之所以自全者, 乃其所以自祸欤!
天下之患, 最不可为者, 名为治平无事,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 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 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 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 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 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 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 吾能收之, 然后有辞於天下。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使他人任其责, 则天下之祸, 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 谋弱山东之诸侯, 山东诸侯并起, 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 以错为之说。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 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 凿龙门, 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 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 事至不惧, 而徐为之图, 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 而骤削之, 其为变, 岂足怪哉
错不於此时捐其身, 为天下当大难之冲, 而制吴楚之命, 乃为自全之计, 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 谁乎
己欲求其名, 安所逃其患。
以自将之至危, 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 择其至安, 而遣天子以其至危,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 虽无袁盎, 错亦未免於祸。
何者
己欲居守, 而使人主自将。
以情而言, 天子固已难之矣, 而重违其议。
是以袁盎之说, 得行於其间。
使吴楚反, 错已身任其危, 日夜淬砺, 东向而待之, 使不至於累其君, 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 虽有百盎, 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 欲求非常之功, 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使错自将而讨吴楚, 未必无功, 惟其欲自固其身, 而天子不悦。
奸臣得以乘其隙, 错之所以自全者, 乃其所以自祸欤!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