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Work Gallery
王安石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 字子固, 非今所谓贤人者, 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 字正之, 非今所谓贤人者, 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 足未尝相过也, 口未尝相语也, 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 岂尽同哉
予考其言行, 其不相似者, 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
”学圣人, 则其师若友, 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 岂有二哉
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 为正之道子固, 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 为子固道正之, 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 既相似, 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 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驱徐行, 轥中庸之庭, 而造于其堂, 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 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辅而进之, 其可也。
噫!官有守, 私有系, 会合不可以常也, 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 且相慰云。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 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 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 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下一页